平衡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③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同时增强身体自然排除毒性机能,是注重身体健康、希望控制体重和保持肌肤亮泽人士不可缺少的产品。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以至丧生。
潍坊韩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应各种膏方、中药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订购!
膏方“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不错季节。
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中医正骨疗法是治骨等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医生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治患者的骨伤疾病的方法。
中药一定要趁热服吗?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
部分中药趁热喝反而不好,必须要放凉了之后才会有效果。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冷服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