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道,又称。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有特别效果。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养生法。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早在公元前5世纪,周朝就有“食莲藕组图(13张)医”一职,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养。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揉腹,即用手来回按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之百症。
潍坊韩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应各种膏方、中药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订购!
中医的调补有很多方面的选择,有药膳、药粥,还有药酒等,但在应用中药汤剂进行辨证施治后,继用膏方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不强调必须服用“开路药”,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及时进补。一是它可以继续配伍其他的,二是服用方便,三是符合虚弱身体进行缓慢康复的原则,其补益是王道缓缓收工,决不能采用霸道蛮补,否则孟浪用事不能达到目的。
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不在冬令季节,同样可以服用膏方。
中医中把人的体质分为:平和 阳虚 阴虚 湿热 气虚 气郁等体质下面一一详细介绍。一、平和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重在保持和养护,不宜药补,饮食应该多样化,且清淡。二、阳虚阳虚的人手脚发凉、容易大便稀溏养生要点温阳防腹泻等疾病,食宜温阳,起居要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三、阴虚阴虚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眼干咽燥,总想喝水养生,注意疾病的发生, 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四、湿热湿热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容易生,皮肤容易。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养生要点:注意清热利湿,食忌辛温滋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熬夜、过于劳累。运动宜增强。五、气虚气虚的人,经常感觉疲乏容易出汗养生要点:健脾,平时多食用健脾的食物。运动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特征来养生。
中药一定要趁热服吗?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
部分中药趁热喝反而不好,必须要放凉了之后才会有效果。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冷服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