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温度控制
对于一些直流式系统,新风不仅能使环境满足卫生标准,而且还可承担全部室内负荷。由于室内负荷是变化的,这时采用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室内要求(有可能过热或过冷)。因此必须对使用地点的温度进行控制。由于室内负荷是变化的,这时采用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室内要求(有可能过热或过冷)。由此可知,这时必须把温感器设于被控房间的典型区域。由于直流系统通常设有排风系统,温感器设于排风管道并考虑一定的修正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除直流式系统外,新风机组通常是与风机盘管一起使用的。在一些工程中,由于考虑种种原因(如风机盘管的除湿能力限制等),新风机组在设计时承担了部分室内负荷,这种做法对于设计状态时,新风机组按送风温度控制是不存在问题的。工作原理是在室外抽取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在进入室内空间时替换室内原有的空气。但当室外气候变化而使得室内达到热平衡时(如过渡季的某些时间),如果继续控制送风温度,必然造成房间过冷(供冷水工况时)或过热(供热水工况时),这时应采用室内温度控制。因此,这种情况下,从全年运行而言,应采用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联合控制方式。
二氧化碳(CO2)浓度控制
通常新风机组的风量是按满足卫生要求而设计的(考虑承担室内负荷的直流式机组除外),这时房间人数按满员考虑。按用途特征分类,可分为通用机组、新风机组、净化机组和***机组(如屋顶机组、地铁用机组和计算机房***机组等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房间人数并非总是满员的,当人员数量不多时,可以减少新风量以节省能源,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某些采用新风加风机组盘管系统的办公建筑物中间隙使用的小型会议室等场所。
为了保证基本的室内空气品质,通常采用测量室内CO2浓度的方法来衡量,如图4-43所示。各房间均设CO2浓度控制器,控制其新风支管上的电动风阀的开度,同时,为了防止系统内静压过高,在总送风管上设置静压控制器控制风机转速。如果采用位式控制器控制喷水泵起停时,则设置原则与高压喷雾情况相似。因此,这样做不但新风冷负荷减少,而且风机能耗也将下降。
很显然,这一控制属于变风量控制(关于变风量控制详见后述)、这种控制方式目前应用并不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CO2浓度控制器产品并不普及(仅有少数厂家生产),同时,这种控制方式的投资较大,其综合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表面冷却器是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部分,是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地方。通常的表冷器盘管结构为铝质翅片经胀管机与铜管胀接。铜管的壁厚、铝箔的厚度随厂家不同而略有差别,一般铜管壁厚为0.2~0.6mm,直径为7~16mm,铝箔厚度为0.15~0.20mm。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厂家在进行表冷器计算时选择的翅片间距有较大的差别。以某系统为例,处理风量为79 000m3/h,冷量831kW,甲厂采用的方案为降低表冷器翅片间距(约1.8mm),加大换热面积;乙厂采用的方案为选取常规翅片间距(约2.5mm),采用两级表冷段串联形式,延长换热时间。在一些工程中,由于考虑种种原因(如风机盘管的除湿能力限制等),新风机组在设计时承担了部分室内负荷,这种做法对于设计状态时,新风机组按送风温度控制是不存在问题的。两种方案在风机功耗、水阻、断面尺寸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前者可能造成风阻较大从而加大风机功耗,后者可能会加大机组尺寸和水流阻力。经过的技术比较并综合考虑造价因素后决定采用乙厂产品。此例说明表冷器选型计算的合理关整个空气处理机组的使用性能及综合造价,应引起足够重视。
风机是空气处理机组各功能段中耗能部分。与一般的风机相同,在定货时应根据风量与压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风机类型,如前向多翼或后弯式叶片,以确保风机噪音及效率等指标达到状态。
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的机翼式风机具有较高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变风量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写字楼、洁净厂房、医院等场合,因而对空调机组中送、回风机的选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风机的特性曲线应具有平缓的特征,这样当风量减少时可以使系统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静压;其次,选择风机时其工作范围应处于较稳定的区内;第三,回/排风机应该与送风机的型号相同或为同一类型,并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性能特征,这样方能保证运行时整个系统的有效匹配。如果新风机组要考虑承担室内负荷(如直流式机组),则还要控制室内温度(或室内相对湿度)。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