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溶液,根据用途不同有表面顶处理溶液、沉积金属溶液、退镀溶液等。
(1)表面顶处理溶液:为了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被镀表面必须预***行严格的预处理,包括电净处理和活化处理,所以有电净液和活化液。
电净液:用电解的方法清除零件金属表面上的油污和杂质称为电净处理。电净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10℃不结冰,可长期存放,腐蚀性小。零件电净处理后用清水冲洗。
活化液:用电解的方法除去零件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称为活化处理,目的是使零件表面露出金属光泽,为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创造条件。
(2)沉积金属溶液:电刷镀溶液一般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酸性溶液比碱性溶液沉积速度快1.5~3倍,但绝大部分酸性溶液不适用于材质疏松的金属材料,如铸铁,也不适用于不耐酸腐蚀的金属材料,如锡、锌等。碱性和中性电镀溶液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可获得晶粒细小的镀层,在边角、狭缝和盲孔等处有很好的均镀能力,无腐蚀性,适于在各种材质的零件上镀复。
(3)退镀溶液:用于除去不需镀复表面上的镀层,主要退除铬、铜、铁、钴、镍、锌等镀层。
电镀加工相关术语知识普及
1.不连续水膜: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2.孔隙率:单位面积上的个数。
3.:从镀层表面直至底层覆盖层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它是由于阴极表面上 的某些点 的电沉积过程受到障碍,
使该处不能沉积镀层,而周围的镀层却不断加厚所造成。
4.结合力: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的强度。
5.变色: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
6. 起皮: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
7.剥离:某些原因(例如不均匀的热膨胀或收缩)引起的表面镀层的破碎或脱落。
金属表面处理的影响因素
1、 氧化皮的的影响,金属表面在轧制的高温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生成一层氧化皮,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的混合体,从结构上看大体为三层。在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如温度、湿度、外力、氧和盐等,这些氧化皮会开裂,剥离、松动、若除不干净,它将会对防腐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2、 表面污物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污物是指钢管表面未除净的锈蚀产物和灰尘等,还应包括表面处理后钢管表面未清理干净的残留物颗粒和表面处理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涂覆而产生的新锈,由于他们的存在,防碍获得平滑均匀防腐层,削弱其与基体的附着力,使得涂料不能与钢表面直接接触,造成涂料的附着力降低,影响防腐层的使用寿命。3、 可溶性盐的影响,当防腐层覆盖的钢表面存在有可溶性盐时,由于防腐层的内外的渗透压不同,空气中是水分将透过防腐层渗入钢的表面,与可溶性盐结合造成钢表面的腐蚀而剥离防腐层。在这一因素中,氧化物是主要的可溶盐,因其渗透能力,故在国内外的表面处理标准中,都对它有明确规定。4、 粗糙度的影响,防腐层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是由涂料分子中极性基团和金属表面原子间的相互吸引所决定的,除了物理作用外,机械作用是主要的。金属表面经过喷射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甚至可以增大到表面积的20倍。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表面积显著增加,防腐层与金属表面积的附着力就会相应增加,同时还给覆盖层的附着提供一个合适的表面几何形态,利于分子吸引和机械锚固作用。表面处理外表的粗糙度通常为60—100微米表面处理是控制防腐层的关键环节,无论在现场还是在工厂里进行表面处理,对于设备、处理的工艺、质量控制的手段及操作人员的培训都是要严格把关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面处理质量。表面处理的方法1、 清洗2、 除锈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