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形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
零件的形状是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结构的需要设计确定的,但是零件的形状往往给电镀表面处理生产带来许多棘手的难题。
譬如,大面积的平面型零件、成形的管状零件、球形零件、具有盲孔或内螺纹的零件、边棱未进行倒角或倒圆的零件、重量很轻的薄片零件、具有孔径长度比很小的深孔零件、要求内表面镀覆的管状零件、工作表面呈尖锥状的零件、盒状零件、瓶状零件等形状复杂的零件进行表面处理时,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就很难在零件的表面上获得质量满意的镀覆层。
零件形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影响着电镀电流在零件表面上分布的均匀性。在零件上的边棱部位、孔口部位是电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分布的电镀电流可能要比其他表面高很多倍,而在深凹的表面上,如孔的内表面、内螺纹表面,往往不使用辅助阳极是很难引入电镀电流的。由此可见,在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上电镀,各部位表面上的镀层厚度必然差异很大,即使采用分散能力、覆盖能力都非常好的镀液进行电镀,有时候也很难克服形状复杂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对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规定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指标或要求所有的表面全部有镀层是不客观的。为此,电镀企业遇到形状复杂的零件电镀时,必须与用户协调对镀覆层的要求。
主盐浓度过低
对于氯化甲镀锌、光亮酸铜、镀镍等简单盐电镀,当主盐浓度过低时,镀层易烧焦。原因是:(1)主盐浓度过低时,阴极界面液层中主盐浓度本身很低,电流稍大,放电后即缺乏金属离子,H+易乘机放电;(2)镀液本体的主盐浓度低,扩散与电迁移速度都下降,阴极界面液层中金属离子的补充速度也低,浓差极化过大。
配合物电镀则较复杂。若单独提高主盐浓度,则配合比变小,阴极电化学极化不足。在保持配合比不变的前提下,要提高主盐浓度,配位剂浓度应按比例提高,即镀液应浓,但这受多种因素制约,镀液浓度不可随意提高。
赫尔槽试验时,若认为主盐浓度过低,可补加后再试验,使烧焦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达到或接近新配液的试片烧焦范围。
简单盐电镀
(1) pH 高时,阴极界面液层中H+浓度本身就低,量不大的H+还原即会使pH 升高至产生烧焦的值。
(2) 镀液本体的H+浓度低时,H+向阴极界面液层的扩散、电迁移速度也低,来不及补充阴极界面液层中H+的消耗,其pH 上升更快,也加剧烧焦。
电镀加工严格生产中质量管理
特殊工艺,并强调特殊工艺需要特殊考虑。所谓特殊考虑,就是按照4W1E(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对电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体系,达到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目的。
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应积极采用***,等同于***系列质量标准。
以质量求发展是当今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是靠企业生产出来的,生产靠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靠人,产品质量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工作质量。优产品质量靠人,而质量好坏是靠人做出来的,人的素质与工作质量好坏可以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第二是内部管理,电镀要以效益抓质量。质量管理的本质就是制度和人,这是企业成败的分界线。若在实际管理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规章制度没有实际效力,其表现必然是人心涣散,不思进取,企业没有凝聚力。因此,首先要解决的便是:
电镀现场管理与电镀污染防治制度、纪律问题。没有纪律,企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更谈不上效率和效益。何以创造效益,制度也能创造效益。把握了管理本质,也就获得了制胜的法宝。高质量率是靠每个人的用心干出来的,心不正则品不精。
电镀加工行业发展
电镀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各个生产和科学领域中。尤其在机器制造、通讯、交通、轻工业等行业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机械生产中电镀广泛应用于提高各种轴类、套类等零部件的耐磨、抗腐蚀性能:在使用于各种高压垫圈的密封防腐以及各种机械磨损和加工件的修复尺寸等方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镀是制造业的基础工艺之一,由于电镀加工所特有的技术经济优势,不仅很难被完全取代,而且在电子、钢铁等领域还不断有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后,电镀工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批境外厂家进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区,其基础工艺提供方电镀企业也随之涌进。
电镀加工的应用热点由机械、轻工等行业转移至电子、钢铁行业,由单纯防护装饰镀层向功能性镀层转移,由相对分散向逐渐整合转移。而且电镀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较早的镀金、镀银、镀铜到后来镀镍、镀锌、镀硬铬、镀锡。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