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镀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广泛采用“正交试验法”,因为采用“正交试验法”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较优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在工艺试验和镀液故障分析中如果能把“正交试验法”和赫尔槽试验结合起来,将可采用更少的试验次数而获得试验结果。
赫尔槽是一种小型快速电镀试验槽,在赫尔槽中,阳极和阴极是相互倾斜安放的,其阳极两端和阴极两端距离不等,因此赫尔槽阴极试样的电流密度范围极其广阔,只要通过一次试验就可以根据不同电流密度上镀层状况来了解镀液的性能。
任何电镀工艺规范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为工艺配方,二为工艺条件。配方为镀液组分及其含量范围,工艺条件则指按相应配方获得良好效果应具备的条件要求。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即使组分维持在允许范围内,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可能出现本不该有的故障。
与配方有繁有简一样,工艺条件要求也有繁有简。工艺条件的影响有些是所有镀种的共性,有些则属于个别工艺必须强调的必备特殊要求。与镀液组分的影响一样,电镀工作者熟悉了共性的东西,能一通百通,灵活掌握;对特殊要求则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给予充分重视。工艺条件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在大生产中,常见几种不良操作方式:
(1) 随意开电,掌握不了较佳值,其中也包括实际经验不足。如氯化甲镀锌时,工件上不冒氢气泡,说明电流肯定小;大冒氢气泡处,则必然产生烧焦;较佳情况是工件尖角凸起处略冒氢气泡。不锈钢或镍上闪镀镍时,必须大冒气泡,否则活化作用不良。酸性亮铜不允许冒氢气泡,否则冒泡处必然烧焦。
(2) 手工操作时整槽工件取出部分后不及时减电,余下部分电流密度过大,特别是空缺边上的一挂上电流密度较大,很易烧焦。
(3) 取完工件后也不降低整流器输出电压,再放入的少量几挂电流过大,入槽即烧焦。电镀镍等易钝化金属时,因双性电极现象过强,局部还易起皮。正常操作是依槽中工件多少,及时增减电流。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