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沸石矿床类型很多,分类的方法也不一致,独联体国家将沉积岩中的沸石矿床,根据形成条件、成分、以及与一定岩石组合共生等特点,划分为2个类型:
1)沉积成岩型此类型沸石属高硅沸石,主要为斜发沸石、丝光沸石,它们分散在白垩纪和早第三纪的正常海相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中如细粒砂、硅质粘土、蛋白土、碳酸盐类岩石和磷块岩等,这些岩石中通常富含生物化学成因的氧化硅。
2)凝灰沉积型此类矿床通常是由碱性偏高的海、湖盆地内的凝灰岩中的火山玻璃转变而成的。沸石为斜发沸石、钙交沸石、丝光沸石、毛沸石及菱沸石等。常形成近单矿物沸石岩的大型矿床。
沸石的改性方法
由于天然沸石表面的硅氧结构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且结构外部的阳离子易水解,导致天然沸石吸附有机物的性能变差,另外由于硅铝结构本身带负电荷,故天然沸石难以去除水中的阴离子污染物,目前主要是通过改性的方式提高沸石对有机物和阴离子的吸附能力,扩大其应用领域。一般沸石改性要达到两个目的:1>去除沸石表面和微孔道内的有机或无机杂质,提高单位重量沸石的交换能力,并加快交换速率。2>对沸石内部的阳离子进行重整,改善子交换性质。
实际上丝光沸石的晶体是由很多这样的层重叠在一起,通过适当的方式联结而成的。因此,在丝光沸石的晶体中就形成很多的直筒形的孔隙,其中直径的就是由十二元环组成的直筒形孔隙,这就是丝光沸石的主孔道,其截面呈椭圆形,长轴直径为0.695nm,短轴直径为0.581nm,他们好像是一束束管束似的,这与A,X及Y型沸石的笼形孔隙有很大的不同。
实际上,直筒形孔隙是有一定程度的扭转的,各层并不是正对着相重叠在一起的,而是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移。因此,其平均直径可能从0.66nm减到0.4nm。丝光沸石的主孔道之间也有小孔道相互沟通的,但由于这些小孔道孔径(约0.39nm)很小,一般分子不易进去,只能在主孔道出入。丝光沸石的晶体对分子的出入来说,可认为是二度空间,而A型、X型及Y型则为三度空间。 丝光沸石由于硅铝比高,五元环多,故耐酸性及热稳定性特别高。常温下不溶于酸。常见于中酸性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常与斜发沸石共生。广泛用于化工、环保、农业、轻工、石油、建筑等部门。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