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岩体的产状,将围岩按大类分为整体、块状、层状和软弱松散等几类。不同结构类型的围岩,开挖洞室后力学形态的变化过程及其破坏机理各不相同,设计原则也有差别。对于整体状围岩,可以只喷上一薄层混凝土,防止围岩表面风化和消除表面凹凸不平以改善受力条件;仅在局部出现较大应力区时才加设锚杆。在块状围岩中必须充分利用压应力作用下岩块间的镶嵌和咬合产生的自承作用;喷锚支护能防止因个别危石崩落引起的坍塌。
喷射混凝土是水泥、砂、石加水和少量速凝剂,按一定的配合比混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要求水泥掺入速凝剂后,凝结快,保水性能好,早期强度增长快,收缩量较小;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较符合这种要求。砂子应选用硬质洁净的天然或机制的中砂或粗中混合砂。石子应选用坚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宜过大。拌和用水应为不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洁净水。加入速凝剂的目的在于使喷射混凝土速凝快硬,防止喷层因重力作用而坍落,提高喷射混凝土在潮湿岩面或轻微含水岩层中使用的适应性,增加一次喷射厚度和缩短两次喷射的间歇时间。速凝剂有固体的和液体的两种,其掺量取决于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设计强度。过量的速凝剂会影响速凝效果和降低喷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与固体速凝剂相比较,液体速凝剂容易混合均匀,对喷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影响较小。
支护与加固技术措施
1.暗挖隧道内常用的技术措施(超导、导周、超锚、深注、临仰→2导超深宫)
(1)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
(2)小导管周边注浆或围岩深孔注浆;
(3)设置临时仰拱。
2.暗挖隧道外常用的技术措施(表锚、表注、冻结、降水、管棚→2表冻水管)
(1)管棚超前支护;
(2)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
(3)冻结法固结地层;
(4)降低地下水位法。
喷锚支护
控制加固范围
1.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小导管的长度、开孔率、安设角度和方向。(长孔角向)
2.小导管的尾部必须设置封堵孔,防止漏浆。
主要材料要求
管棚所用钢管一般选用直径70~180mm,壁厚4~8mm无缝钢管。管节长度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短管棚采用的钢管每节长小于10m,长管棚采用的钢管每节长大于10m,或可采用出厂长度。(小导管直径30~50mm、长度3~5m)
(1)水泥砂浆主要成分为P.O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砂浆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外加剂应视不同地层选用;配比应根据工程土质条件,经试验确定。
1、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小导管、管棚:钻→擦→注→封 地表锚杆:钻→注→擦→封)
(2)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封口→开挖。
(3)管棚一般是沿地下工程断面周边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的间距环向布设,形成钢管棚护,沿周边布设的长度及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层、地中或地面及周围建筑物的状况,有帽形、方形、一字形及拱形等。
(4)管棚钢管环向布设间距对防止上方土体坍落及松弛有很大影响,施工中须根据结构埋深、地层情况、周围结构物状况等选择合理间距。一般采用的间距为2.0~2.5倍的钢管直径(小导管间距一般100~150,环向300~500)。纵向两组管棚搭接的长度应大于3m(小导管纵向搭接1m)。在铁路、公路正下方施工时,要采用刚度大的钢管连续布设。(公铁连续)
喷锚支护的锚杆可以嵌入岩体内部,调整岩体应力分布,进而提高围岩整体强度。特别是经过预应力的锚杆,可以起到增大围岩受压区域,减小受拉区域的作用,其改善围岩应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若使用锚杆群进行加固,则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压缩带,加固效果尤为显著。
柔性强
喷锚支护的柔性方而体现在喷射的混凝上喷层厚度一般都比较薄,多在5~10cm之间,凝结后可立即作用于岩体;另一方面锚杆自身也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可以承受较大变形或同加固的围岩一起移动。这个柔性支护的特点在控制岩体的塑性流变时显得更为重要。它使得围岩可以有一定的塑性区发展,避免出现应力高峰但却不出现有害的松散,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