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定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97年召开的首届国内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泵站智能信息化功能特点;
(1)采1集泵站水泵运行的总电压、总电流、电能;采1集每台水泵的单相运行电流;采1集每台水泵的启停状态;采1集每台水泵的故障状态;采1集变频器的故障状态;采1集进出水压力值;采1集水箱液位;采1集出水水质;采1集出水流量;采1集变频器的频率;
(2)显示功能显示泵站水泵运行的总电压、总电流、电能;显示每台水泵的单相运行电流;显示每台水泵的启停状态;显示每台水泵的故障状态;显示变频器的故障状态;显示进出水压力值;显示水箱液位;显示出水水质;显示出水流量;显示变频器的频率;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从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制机制和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主要指标包括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降低到0.7%和1.1%以下,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方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国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等。以上指标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为“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为“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性指标。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信息化发展到第四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企业资源计划、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控制、人财物集约化、全方面预算管理等全方面展开。围绕管理创新,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变革和重组,组织扁平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益,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zui终建立起信息化企业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