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9日,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北京举行的2016(第七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称,正在编制中的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将“引导兼并重组”作为发展重点之一。据界面新闻消息,钢铁“十三五”规划“原则上”将于6月正式出台。“十三五”期间,并建设10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建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群”。其中,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
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精细化制造水平。目前,建筑钢结构行业在“中国制造”方向上迈出了新步伐,但总体看,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投入不足,表现为劳动力密集、追求低成本、低附加值、低层面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近几年,随着人口红利减弱和人力成本加大,低端制造业的优势将逐步失去,钢结构企业必须借助建筑工业化的契机,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钢结构的精细化制造水平,完善施工系统集成技术,增强装配式施工管理能力,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形成企业自主技术和产品成果,占领技术制高点。
坚持标准化、模数化,形成产业化发展条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对于消费品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我们的建筑钢结构产品之所以规模和领域还存在局限,关键是我们的产品质量、精度、成本、装配化水平都还有提高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钢结构工程的材料消耗、节能水平、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道路是行业升级的根本,部品构件的本地化、规格尺寸的标准化、集成部品的模数化、通用化,是钢结构建筑集成途径,到那一天钢结构房屋的建造成本才能真正与市场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