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涌现,电动自行车广泛应用。尤其是疫情期间,电动自行车成为许多居民短途出行的首要选择,但居民在小区却遇上“充电难”等诸多不便。因此,电动车安全管理方面亟待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治理体系。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年均产量超过3000万辆,市场保有量近3亿辆,对构建和谐有序的现代交通体系,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防治城市大气污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电动自行车在安全管理上有个较大的薄弱环节,那就是集中充电管理领域。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起火原因主要是充电不当引起的电气故障。受制于小区物业条件的限制,不少居民将自行车停放在室内、走道及楼梯等公共区域充电,火灾事故隐患屡见不鲜,一旦在室内及封闭区域起火,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电动自行车及其动力蓄电池领域的广泛使用,电动自行车行业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以智能化、高1端化、个性化为代表的电动自行车将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其绿色出行的理念也会愈加深入人心。
加快共享充电站建设进程,必须打破电网建设电力部门单匹马的局面,采取、企业一起上的模式,做好运营商的备案管理与运营效率考核,规范共享充电桩的选址、技术、维护与服务,使之标准化,实现通用开放。此外,还需要完善标识,应借鉴地铁标志的模式,让电动车主容易辨认,便捷充电。道路标识作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体现,也是城市对外的一个窗口形象。各地可以好好地梳理、规范、完善电动车的充电标识,给出一些清晰的道路指引,通过细微之处提升城市形象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