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文化,昔日今朝共传扬!小小绿尖,遇水承叶,一杯清茗沁人心肠。世间怡然心情,只在一杯清茶中。红茶,不喜计较,肚大能容,酸如柠檬,辛如桂圆,甜如蜜糖,润如牛奶,调配红茶,皆为佳品。今天就带大家一起领略红茶之美!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红茶(Blacktea),是中国第二大茶类,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较多,产地较广,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名称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
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1、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产自福建武夷山,是我国的特种名茶。此茶香气馥郁,有淡淡的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干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绿褐鲜润,香气清高,有兰花香,岩韵明显。冲泡之后,汤色橙黄清澈,叶片红绿相间,滋味醇厚、鲜爽,回味甘甜。大红袍非常耐泡,冲泡七八次仍有余香。2、大红袍和红茶的区别大红袍:大红袍干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橙黄透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揉捻、烘干等等。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干茶外形细扁,色泽深褐,冲泡之后茶汤和叶底都是红色的,故名红茶。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