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 郯子来到 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 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这一年, 齐景公与 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 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 孟懿子和 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 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 老聃,问乐于 苌弘。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 魏献子,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 晋国铸 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 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 性善论(“一阴一阳孔子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 中庸又适时之变为 方的完足思想体系。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 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 性善论(“一阴一阳孔子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 中庸又适时之变为 方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的摧残。孔子流下了眼泪,讲到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