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
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前处理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油污,增加后处理附着力及改善外观效果。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前处理的有抛丸、喷砂和磷化3种,后处理一般使用喷涂、氧化、电镀、电泳4种。其他的表面处理方法因成本的原因,只应用于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上。
从成本方面进行选择,前处理依次为抛丸→喷砂→磷化→抛光,喷涂→电泳→氧化→电镀。磷化后只能进行喷涂、电泳,不能再做氧化、电镀处理。
从装饰和防腐蚀方面进行选择,前处理依次为抛光→磷化→喷砂→抛丸,氧化→电镀→喷涂→电泳。
汽车发动机壳体一般采用抛丸→喷涂处理。
合理设计加工余量压铸件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机加工
合理设计加工余量
压铸件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机加工,机加工会破坏零件表面的致密层,影响零件机械性能;会使压铸件的内部的气孔暴露,影响表面质量,同时也会增加零件成本。压铸件无法避免机加工时,应尽量避免切削量较大的设计,结构设计尽量便于机加或减小机加面积,减小机加成本。
压铸件上部分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或某些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压铸工艺很难达到要求,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后续加工,对这部分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预留加工余量。压铸件表面的强度,硬度比内部高,机加工时要注意保留表面的致密度,所以机加工的余量也不能余量过度,机加过多很可能会产生气孔,外表面缺陷。表4为机加余量预留参考。
锌合金的主要成份是锌,还有铝。它们都是金属,化学稳定性差,在空气中容易氧化、腐蚀,所以必须电镀或涂装。锌合金容易压铸、材料成本低、加工费用低,只要受力不太大,而形状又比较复杂的工件,常常用锌合金取代铜、铁等其他金属材料。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状态的质量控制
工件的几何形状设计
锌合金铸件在设计其几何形状时,尽量避免盲孔深的凹部等结构,因此,要求在零件设计时,在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部位,留出便于溶液、气体流动的排泄工艺孔。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实施镀覆,而且减轻了镀液被污染的程度。
压铸件的模具设计和压铸工艺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是致密层,厚度约0.1mm,内部则是疏松多孔结构。在模具设计和采用压铸工艺时,尽量使工件表面光滑,减少裂纹、气孔、冷隔缝隙、飞边及毛刺等铸造缺陷。为此,必须进行机械清理,这时应避免损伤表面致密层,以免露出多孔的基体造成电镀困难,并影响电镀质量。锌合金压铸时常常使用脱模剂,对脱模剂的使用和去除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它是影响镀层结合力的因素之一。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