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对深度除磷脱氮提供可能。
工艺说明:
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ni的优点:
1、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
3、由于MBR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
4、利于硝化xijun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亦可有脱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
7、系统实现PLC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污水的物理指标
物理指标是指表示有关污水物理性质方面的指标。主要有固体物质、浊度、温度、色度、臭味、电导率等。
(1)固体物质
固体物质在水中有三种分散状态:溶解态(直径小于1nm)、胶体态(直径介于1~100nm)、悬浮态(直径大于100nm)。
①悬浮固体
悬浮固体是指悬浮在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水质监测分析中,将水样过滤,凡不能通过过滤器的固体物质成为悬浮固体或悬浮物,单位是mg/L。悬浮物是反应污水中固体物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溶解固体(DS)
溶解固体是指将水样过滤后,将滤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部分。
(2)浊度
浊度表示水样的透光性能指标。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以使水质变得浑浊而呈现一定浊度,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以JTU表示。浊度也可用散射光法进行测定,以NTU表示。我国一般采用比浊法测定。
(3)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T表示,单位为℃。
(4)色度
色度是污水呈现的颜色深浅程度。
色度常用铂钴标准比色法(常用语天然水和饮用水,单位是度)以及稀释倍数法(常用语工业污水,单位是倍)。
(5)臭味
水中臭味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活动。测定臭味的方法有定性描述和臭强度近似定量法(臭阈值法)。
(6)电导率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单位距离上的电导称为电导率。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电导率用K表示,单位为1/(Ω·cm)。电导率也可表示水中电离性物质的总数,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活性污泥解体的原因和对策
处理水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是污泥解体的现象。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的生长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一部分变致密,另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状污泥,处理水水质浑浊,SVI值降低。如果是运行方面的问题,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
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降解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而解体。当确定是进水有有毒物质混入时,可采取减少进水量或增大系统的污泥浓度等措施。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