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床等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特点。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厌氧生物滤池的作用原理:
1.过滤作用:填料截留过滤进水中的大的颗粒物和悬浮物
2.水解作用: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质水解转化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质
3.吸收作用:厌氧微生物吸附、吸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一部分以沼气的形式通过U型水封出
4.脱氮作用:将接触氧化床出水回流至厌氧滤池厌氧微生物中的反硝化菌可以利用回流水中的硝态氮并将其转化为氮气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农村污水经厌氧滤池处理后降低了悬浮物、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的浓度也降低了后续的接触氧化床的负荷。
厌氧池调试操作
⑴将接种污泥投入厌氧池,用稀释的废水浸泡2d,调节厌氧池内pH值约在7.0~7.5之间。
⑵向厌氧池注入生产废水约1/3池容,再补充生活废水至设计容量,调试初始应采用较低负荷,一般约为正常运行负荷的1/6~1/4,或取0.1~0.3kgCOD/(m3˙d)。
⑶按约1/4设计处理量连续进水。
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中厌氧池无回流泵,在调试阶段,应安装临时回流泵,将厌氧池出水回流,以增加池内生物菌数量,以免污泥大量流失,回流比约1:4。
生物接触氧化池同期进行调试,为防止调试阶段厌氧池高浓度废水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冲击,应控制从厌氧池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废水量。
⑷应注意池内的温度变化,升温不能过快。当厌氧池出水pH<6.5时应增加进水中的碱量,要及时对pH进行检测。
⑸在上述情况下稳定运行2~3周,可逐步提高厌氧池容积负荷。每次提高0.3kgCOD/(m3.d)左右,稳定运行时间2周左右。
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厌氧池出水情况,若pH降低,应加大投碱量,若调整负荷后发生异常应采取降低负荷或暂时停止进水等措施,待稳定后再提高负荷。
⑹若出水水质效果好且稳定时,可逐步加大从厌氧池到生物铁微电解池的水量,***终实现厌氧池出水全部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⑺当厌氧池进水浓度提高至原水浓度,直接进水,应经10d稳定观察,正常运行,可逐步取消回流泵。
⑻正常的成熟污泥呈深灰到黑色,带焦油气,无臭,pH值在7.0~7.5之间,污泥易脱水和干化。当进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并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产气量大,含成分高时,可认为厌氧调试基本结束。
记者在江苏省泗洪县调研时发现,当地乡镇及村居生活污水主要采取“1+1”的处理方式,即污水经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后,进入尾水生态湿地净化,进一步提高尾水的排放水质。在孙园镇、天岗湖乡、上塘镇、四河乡等地,利用尾水灌溉农田、种植浅水藕。
村民陈海承包了天岗湖乡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池附近的5亩地种植浅水藕。他对记者说:“塘里能种藕还能养泥鳅,估计今年这块收入3万元没问题。”
在采访中,泗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已在23个乡镇建立130座污水处理厂(站)、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我们马上要启动第二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在农村污水处理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老百姓热切期盼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委副***、镇长董淑艳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百姓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瓶颈仍是资金
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总经济师赵晖曾做过测算:一户农民家庭污水处理装置建设费用需要1万元,当前还有1.6亿户农户未实现污水处理,粗略计算还需投入1.6万亿元。
农村污水治理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基层官员,还是从事污水处理的企业,都给出了同一个***:缺钱。
记者在***多地走访时发现,目前许多农村都进行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但很大一部分设施建设结束后都没有运营,成了“晒太阳”工程。
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显示,环保项目建设缓慢或建成后闲置情况较为严重。例如,江苏省7个县(市、区)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建设的195个污水处理设施有146个闲置,涉及投资10449.77万元。
“村镇地区经济水平不比城市,如果不能解决好资金问题,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得到正常的运行,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先河环保新技术总监李少华说。
为何建而不用?在采访中不少基层工作者很无奈,“因为没有钱。”
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农村污水治理并不是一次性投入,除了前期管网、污水净化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还需要后期持续维护运营投入。而上级财政的支持有限,很多时候运营费用就需要县级财政甚至乡镇自己解决。“我们也很难。”
这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上述官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去年全镇垃圾处理投入560多万元,但上级财政支持只能解决其中30%的费用,剩余70%的资金缺口需要镇***自己负责。而这只是解决了农户生活垃圾,还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无处堆放,这些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员进行建设。
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总经济师赵晖曾做过测算:一户农民家庭污水处理装置建设费用需要1万元,当前还有1.6亿户农户未实现污水处理,粗略计算还需要投入1.6万亿元。
E20水业研究中心负责人井媛媛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约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付费。目前要向农民收污水处理费并不太现实,主要还是靠财政支出。因此,地区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发展并不均衡,经济比较好、财政支付能力比较强的江浙等地市场发展要好一些。
不过,有的地区正在尝试完善农户付费制度。成都市***今年8月初印发了《成都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对有自来水管网覆盖且建成投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可通过自来水公司代收的方式按量收取污水处理费。
上证报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地方上大都采用城市的排放标准进行项目的建设运行。
李少华分析,村镇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城市水量大、环境容量有限,提高水质要求符合地区特点。村镇水量不稳定,总体水量大,但个体水量小,加上农村环境容量大,因此大多数污水稍加处理即可被环境容纳,强行把城市的高排放标准照搬到村镇地区,一方面不符合环境规律,另一方面会给经济本就不发达的村镇地区施加更大的资金压力。
除了***部门,不少企业部门也大呼“缺钱”。有环保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融资特别难,“今年我跑得***勤的地方就是银行,只要银行有意向,我都要去争取一下。”
近年来,环保PPP项目大量推出,企业纷纷“圈地”,拼命去***。拿下项目后,再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但去年下半年以来,PPP政策开始收紧,环保企业融资环境收紧,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问题。
污染防治政策东风不断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正在酝酿出台推进环保领域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除了中央层面外,***20多个省份近期陆续出台了有关农村污水治理的政策,不少省份还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难题不少,前景亦广阔。
无论是打赢污染防治***,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污水治理都是***的一环。今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加快落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随后,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强调加大投入力度。
5月份,时隔六年再度召开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提及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且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要向这方面倾斜。
除了中央层面外,***20多个省份近期陆续出台了有关农村污水治理的政策,不少省份还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比如,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5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匡算投资是1500亿元;海南省提出,2018年至2020年,计划筹措190亿元资金用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浙江等地还在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旨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此外,上证报记者从***渠道获悉,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正在酝酿出台推进环保领域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意见征询。据了解,政策内容主要涉及流域治理和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相关支持政策或将包括以财政手段鼓励增加环保投入等。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相关部委也在积极研究针对性举措。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政策将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些需求急迫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