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持续内涵是指某一地区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不破坏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能够承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数量,以持续发展为原则,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为条件。并且水资源承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也相应的持续增强。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这一概念被提出并研究至今,其研究方法已经由单一化、静态化发展成为多层次指标的动态综合研究方式。就目前的研究来说,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比较主流的如常规趋势法、多因素综合评估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等。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计算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资源主要指标是否能够达到社会发展的临界值,通常情况下指标中应该包含人口数量、GDP 和污染吸收能力 。可以通过对人口因素、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污染吸收能力来分析研究水资源承载力,从而可以快速得出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否超载。常规趋势法的特点便是方便观察,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容易忘记考虑指标之间的作用,并不能客观的体现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当前,颁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逐步得到实施。区域水资源量较为有限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配置是当前水资源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进行配置的前提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效果。河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但由于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早期农业、生活用水为主的水资源结构已经逐步向多元化水资源结构并向发展,急需要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解决新时期下水资源量与供需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近年来,水压力指数被许多研究学者用于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定量评估,但是大都针对于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而新时期下水资源压力的影响因素已经不是单纯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水生态压力也需要进行重点探讨。
基于以上两种不同理解,可以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概括为以下两类。
(1)区域水资源承载程度综合评价。
(2) 区域水资源承载规模系统推演。
一类是通过选取单指标或者多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而得出的定性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它们在数学计算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存在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缺少系统性、评价指标承载度无科学理论支撑等问题。二类通过对“水资源 - 社会经济 - 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推演,从而得到定量的水资源承载规模,比如人口、GDP 等,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等。它们将研究区域作为系统整体来考虑,但其对区域相关资料要求极高,模型内部各要素约束误差也较大,难以推广。目前,关于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地被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之中。因此对于如何判断区域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开展进一步探讨。
自从 20 世纪 90 年始,我国的区域水资源就出现了严重短缺,水污染不断加重的现象,由于区域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被明确地提出,并且通过相关***的监督逐步应用到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当中。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优化配置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水资源配置存在着强调开发利用,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理念,这就使得有关部门只是注重缺水严重性的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而忽视了水资源充足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的情况,这种现象产生不仅仅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还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