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嫣也曾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验。在一次重雾霾天,她在 27 平方米、两米多高的办公室内进行实验。当天室内 PM2.5 的浓度为每立方米 143 微克,室外达到了每立方米 240 微克,她在办公室里摆放了 10 盆白掌,在室内外空气流通的情况下,2 小时后再测量,办公室 PM2.5 的浓度已经下降到了每立方米 91 微克。
同时,目前大部分实验公布的数据是按照单位叶面积来计算的,而消费者购买植物是以盆来计算,如何让实验数据更加直观,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比如用植物重量、冠径、株高来定义,还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发力。
另外,现在市场上的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并不了解植物清除空气中污染物的功能,还有一些人推介花卉时夸大其词,容易误导消费者。因此,提高终端市场经销商的认识也迫在眉睫。“这么多实验都可以证明,室内放植物和不放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经销商应该正确引导。但是消费者也不要期望太高,毕竟指望几盆植物就一下子解决空气问题也不太现实。”李铭说。
无论怎样,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和消费者的这一需求,纷纷引进相关产品,比如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引进了常春藤,并大力推广。而现代家庭居室空间狭小、消费者普遍欠缺花卉养护知识,还经常面临出差后花卉无人打理等棘手问题。如何既能满足消费者美化家居、净化室内空气的需求,又能解除他们的?这需要花卉从业者开动脑筋,设计出更多不同的应用形式。
宗鹏鹏介绍说,在实验中,一棵功能植物被放入密闭箱中,里面注入含 PM2.5 颗粒的气体,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在对照的空白箱内注入等量气体。在场馆现场,记者看到,当时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 箱内的 PM2.5 浓度分别为 3.00 微克/立方米和 37.00 微克/立方米。宗鹏鹏表示,“两者差别的时候有 100—500 多倍”。 吸附 PM2.5 植物有三类 宗鹏鹏介绍,可吸附灰尘、PM2.5 的功能植物一般有三类特点:叶面比大、叶面粗糙、有绒毛,可阻碍灰尘。比如滴水观音、橡皮树、天堂鸟、琴叶榕等植物的叶片面积大、叶表面明显、枝叶密度较高。飘尘上带有电荷,当它们接近不带电的叶片时,就会被滞留、吸附在植物表皮上,减少了空气中微粒的移动,使 PM2.5 不能大面积传播。
还有一些叶面有绒毛、油脂的植物可有效阻碍灰尘,如青藤木、紫背竹芋、无花果等植物的叶片有很多绒毛,叶片腺体分泌的黏性油脂和汁液对漂浮的 PM2.5 颗粒有较强的吸附力。沾满灰尘的叶面经雨水冲刷后,可继续吸附灰尘。据介绍,“植物叶面的沟状组织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吸附大气中的有害颗粒物”。
还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皮孔吸附比较小的物质,如红掌、仙客来等在光合作用中,可以吸收 PM2.5 中的硫酸盐、、铵盐等,通过酶化反应将其转换为对自身有用的糖、氨基酸等有机物。蟹爪兰、波斯顿蕨等植物可以利用气孔、皮孔吸收 PM2.5 中的金属离子,如铅、、锌等,这些金属离子有气孔进入植物细胞液中,与有较强金属亲和力的植物螯合肽螯合,形成对植物自身无害的化合物。
挂在墙上开出黄绿色小花,并散发着阵阵清香的空气净化植物、会呼吸的植物窗帘……由江苏江阴德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的一系列 CAM 空气净化植物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 CAM空气净化植物白天叶片背面的气孔关闭,晚上待周围环境气温降低后,开始吸收二氧化碳,可增加室内氧气的浓度。这类植物产品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可以营造一个个居室绿色氧吧。目前该公司开发的品种有空气净化植物、空气净化植物窗帘、植物壁画等无根植物净化类和盆栽空气净化植物系列,多项产品已通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鉴定,并获得国家。
此外,在空气净化植物的绿艺装饰制品过程中,采用的绿艺环保装饰研究成果已申请和获得12 项。
CAM 空气净化植物是一种代表生物农业在生物育种领域前沿科研成果、融环保和装饰功能于一体的空气净化植物产品,不但耐旱、耐寒,而且不用泥土,无需花盆。尤其是空气净化植物窗帘用空气草编制而成,只需少量喷水,依靠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和水分,便可生长,每年春夏之际,还会开出黄绿色的小花,花期长达一个月,因此又叫做“会开花的窗帘”。它们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净化器”,还可绿化、美化生活空间。
据统计,现代城市居民 80%的时间是在家庭居室、办公室、公共建筑等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度过,由于通风不良及现代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及办公用品的有机物挥发,人体健康往往会受到危害。在尚无***技术手段有效净化室内空气的情况下,利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因此,空气净化植物产品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看过室外绿墙,王珂带我们走进大楼。来到其中一间检测室,又一面郁郁葱葱的绿墙映入眼帘,高约 3 米。地上,散布着不少线缆,看得出是在进行相关数据检测。
“这差不多是一座小型气象站。绿色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甲醛等气体,极大地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等。在这间屋子,我们持续地检测、收集这方面的详细数据。”王珂介绍。
迈过脚下线缆,记者来到跟前,发现龟背竹的很多根系已从墙上往下穿过密集的植株,一条条伸展到植物墙底部的贮水槽里,就像榕树的气生根一样。不难看出,这些龟背竹在这面墙上已经生长很久了。
记者观察,墙上的几株散尾葵已经在开花了。拨开植株,甚至还能发现些许枯叶散落其间。“因为长了三四年,这片墙上的植物差不多已经形成一个小型的植物群落,花开花又谢,已经几度春秋了,算得上是比较稳定的墙上生态系统。”
在王珂眼里,植物稳定、健康地生长在墙上早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生长得更美观,更符合室内装潢设计流行理念,甚至成为一门室内艺术。
掌握成熟的***技术,王珂目前已开发出形式多样的立体绿化产品。
在他的办公室,有几面移动植物墙,产品从代到第三代都有,无一例外都长得很茂盛。在其中一款植物墙上,记者留意到一个小细节:有一棵鸭脚木长势尤其旺,植株向外伸展出来一大截,显得鹤立鸡群。
王珂向记者解释,他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在室内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于是就在植物墙顶端安装了 LED 灯,给植物生长补光。那些伸展出来的植物,就是因为吸收到更多的光照。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