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尚存的养生学专著,以这一时期为早,有晋·许逊《灵剑子》、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隋·巢元方《巢源补养宣导法》、唐·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唐·施肩吾(栖真子)《养生辨疑诀》、唐·王焘《外台辑养生导引法》等,共十一种。其书佚存目者,尚有张湛《养生集要》、王仲丘《养生纂录》、高福《摄生录》、郭霁《摄生经》、斐煜《延寿赤书》、郑景岫《四时养生论》、穆殷《四气摄生论》等7种。而***根本的办法是多运动,研究表明,胖人与瘦人在夜间消耗的热量大致相等。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石,其不仅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从始至终贯穿了养生的内容,并占有重要篇幅。它成书约在战国时期,作者站在辩证唯物的立场上提出“拘于鬼0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并且指出人在大地上,大地悬在大气中,较早地揭示了人和宇宙之间的客观关系。其理论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避免过分寒凉食品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
正本清源,《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和理论从战国时期发展至今,一直是主流中医养生学者付诸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瑰宝,它对民族繁荣发展卓有贡献,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丰富的生命力,被历代医家所敬仰,甚至为一些现代医学家所认同和研究。在养生实践中,一些大腹便便的人,适当减少饭量,肚子小了,气色好看了,心情愉快了,身体有劲了,走路轻快了。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在精辟论述生命生成和养护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而在这段足以作为中医养生原则的经典语言中,《黄帝内经》首先把能够参与养生的人界定为智者,接着提出了养生的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态和谐、身体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是总纲,强调人的心态和身体的调节一定要符合自然。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