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站位,对于初学者来讲站位应远于推挡站位。站的远一点便于看清击球点与击球时间,可以保证充分的反手发力。建议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利于正反手转换方便,而平影响正手攻击力。
二、注意手法,一般直拍横拉或打应保持屈腕,击球前,手腕屈,手臂内旋,肘部抬起。击球的瞬间,以肘关节为轴,手臂外旋,向前向上发力。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
三、训练方法,可以先从打学起。找一个反手推球比较好的作陪练,他推你打。效果不错。
四、注意动作正确,刚学应保证动作的正确性,注意积累手感。
相对固定,我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击球时间上说,击球前后是一松一紧的状态,相对于触球前身体参与击球动作的部分处在快速运动中,空间变化快;击球时,前臂、手腕及膝、肩等关节的角度相对固定;第二层意思是相同的技术动作身体位置的空间移动轨迹、关节角度基本是重复的、相对固定的。第二: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敢于上手,敢于进攻,别怕失误,练得多了,时间长了,失误自然会降低了,形成这样的思维后,就敢于拼搏了。
相对放松,就是从心理到全身的肌肉组织都是平和的放松的,眼睛盯球,脑子里不去想动作怎么做,不因心理紧张导致肌肉僵硬,平常会的技术比赛中不变形,不走样,身体能够放松地随来球做出快速的反应,灵活的变化,适应并控制球的落点、速度、旋转。
1、“长球先一落点近边线,短球先一落点近网”,这一概念已被大家熟记,指的是这样做更容易发出相应的长球和短球来。我认为比赛中,需要的就是无论先一落点在哪,通过摩擦、力量及入射角的调节都能发出高质量的长球和短球来,这样才会更具迷惑性。
2、身体的引导很重要。马琳也曾经说过:每次发球都要有向发球方向点一下的感觉。
3、手指的运用。下旋、侧下类发球,拇指的压拍非常重要,没有拇指压拍的下旋类发球,挥拍时受小臂骨杠杆的影响容易出现走直线问题,而高质量的强下和侧下旋是需要略向下弯曲的弧线来保证。
4、手腕的控制。这时候手腕相当于力的一个传递给予球充分的摩擦,手腕制造旋转,小臂制造弧线。好多业余球友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手腕挥动得越大、球就越转,实践中并非如此,引拍时手腕要虚一点,便于手腕加速,拍子与球分离的瞬间,手腕要保持适度紧张并有个瞬间暂停,力求把大的动量传递给球。球与拍子分离后,手腕才可放松,并加上其他多余的假动作来迷惑对手。
5、腰的运用。正手位发球时,拍触球瞬间腰部要有左转动作(以右手为例),这一动作在发直线球时起加力、协调的作用,在发斜线球时,形成虚晃动作。反手位发球时,持拍手向前用力时,腰部要略向后做退让动作,有力于增强发力和衔接发球抢攻动作。
主要根源还是基本功的问题,这么说比较宽泛,稍细致点说,就是盯球、预判、手法存在问题。
不转和上旋,在业余比赛里很实用,因为业余的都喜欢搓,下旋相对没有威胁,遇到不转和上旋,习惯去搓,就冒高被动了。
这种情况,在预判及时和步伐到位的前提下,基本的有两种接法:
1、正手挑打,反手拧或直接弹
2、劈长。这种球不要试图摆短,板型立一点,切球中下部,手腕和手指瞬间有个集中发力,直接劈到对方空挡底线位置或追身。这种球,一般业余的回球质量都不高,不是勉强拉起就是回搓,本方及时调整位置直接上手,争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