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翻译经验_扬中翻译_镇江译林翻译***(查看)


翻译公司为什么要使用翻译记忆库?

  由于***翻译领域所涉及的翻译资料数量巨大,而范围相对狭窄,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如政治、经济、***、航天、计算机、通讯等***都有自己的***翻译公司或部门。这就必然带来翻译资料的不同程度的重复。据统计,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这种资料的重复率达到20%~70%不等。这就意味着译者至少有20%以上的工作是无谓的重复劳动。翻译记忆技术就是从这里着手,首先致力于消除译者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翻译记忆(TM)技术原理是这样的:用户利用已有的原文和译文,建立起一个或多个翻译记忆库(Translation Memory),在翻译过程中,系统将自动搜索翻译记忆库中相同或相似的翻译资源(如句子、段落),给出参考译文,使用户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只需专注于新内容的翻译。翻译记忆库同时在后台不断学习和自动储存新的译文,变得越来越'聪明',效率越来越高。





玄奘提出 “求真、喻俗”

  当许多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时候,我国的翻译事业就产生了。据有关史***载,秦朝的语言中已有了外来语,说明当时已有翻译活动了。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我国的翻译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即公元一四八年。东汉至北宋时期是以佛经翻译为主的时期,历时约一千四百年。后汉时安息国人安世高,将梵文《安般守意经》等九十五部佛经译成汉文。

  从隋到唐,是我国翻译事业发达的一个阶段。隋代的释彦琮,梵文造诣深,并总结出一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实践。释彦琮以后,扬中翻译,出现了一个翻译巨i星玄奘。玄奘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去印度求经,十七年后回国,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有所贡献,他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北宋时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派人西去求经,印度也派名僧来传法。宋太宗还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从事佛经翻译,但盛况已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到南宋,扬中翻译经验,则渐渐地走向衰落。

  明朝至五四运动时期,我国翻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性阶段。翻译的内容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科学、哲学、文学等著作。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扬中翻译经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等。严氏选材严谨,态度认真,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贡献。林琴南采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著i名的译作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





  形成“翻译自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翻译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出现一些认识误区。

  谢天振举例说,“一些翻译者在文学外译中,看不出译入与译出的差异,简单地用译入的思维、理念指导译出实践;追求大而全,动辄翻译出版‘某某全集’、‘大套丛书’,不屑做‘节译本’、‘删节本’,扬中翻译经验,看不到文学外译的长期性。”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朱振武提到,有些学者在外译中的过程中主张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而在中译外选择文本时以国外的评价为标准,这实际上是翻译活动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很多翻译行为不是主动的文化传递,而是简单的‘传声筒’。”

  朱振武认为,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就必须统筹安排、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与此同时,改变概念,认清译入和译出的本质差异,形成“翻译自觉”。翻译越来越成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和表现,译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和自信直接影响到其翻译活动和文本的选择。无论是作家还是翻译家,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自觉和社会担当,才能带来更大的学术贡献,进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得更远。





扬中翻译经验_扬中翻译_镇江译林翻译***(查看)由镇江译林翻译有限公司提供。扬中翻译经验_扬中翻译_镇江译林翻译***(查看)是镇江译林翻译有限公司()今年全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余久芬。

镇江译林翻译有限公司
姓名: 余久芬 女士
手机: 13852900508
业务 QQ: 412423889
公司地址: 镇江市中山东路,诚和大厦1107室
电话: 0511-85034191
传真: 0511-8503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