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固然要看其形制、花纹、大小,但具价值、具魅力的地方在于铭文,铭文越多,信息量越大,其所属的器皿就越弥足珍贵。公元1980年11月,泉村的几个村民在村头东北的河道旁挖沙时,在深约4米的沙层中发掘了一只青铜鼎。这只鼎呈半球形体,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器腹较深,蹄足,造型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二道弦纹,乍一看实在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青铜器,但内壁上另有乾坤。该鼎为西周器,其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颇多的青铜器之一。
盘龙城大铜鼎
正在对黄陂区盘龙城出土进行修复的湖北省考古所副研究员胡家喜,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国家一级、的盘龙城大铜鼎,修复前曾是一堆碎片。1989年10月,盘龙城考古工作站在商代墓葬中,发现了一件前所未见的特大青铜圆鼎,它对研究我国商代前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遗憾的是,出土时已成为一堆碎片。大致拼凑还发现,铜鼎缺少一耳,三足残缺。
太保方鼎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于山东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口径 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折唇,浅腹,平底;口立双竖耳,耳上有相峙的双龙;耳外侧和龙身上饰鳞纹,腹部饰兽面纹和三角纹,四角出脊棱,四足细长,以圆盘分为上下两节,上节装饰兽头,并有脊棱和二道弦纹,下节仅饰三道弦纹。腹内壁有"太保铸"铭文。传系清季山东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为周初的辅佐重臣,曾封于召,为召公,助武王克商,参与平灭武庚、管、蔡之乱。周***后封于北燕,历仕武、成、康三世。此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