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溯源
溯源早期是指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溯源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简单讲,溯源就是一种可以对产品进行正向、逆向、不定向追溯的生产控制系统,适用于任何产品。
我国市场上,追溯系统更多的应用在一些价格较昂贵的商品上以及食品上,通过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原辅料采购环节、产品 生产环节、仓储环节、销售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周期管理,实现“安全可预警、***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功能。
1、一物一码营销场景化
让营销无处不在,营销的用途大大小小的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去感知周围的一切营销,而“一物一码”则可以将营销场景化以及碎片化合理的利用,用领红包或者查真伪这个切入点,让消费者将品牌和需求自动连接。
2、一物一码营销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二维码的普及和一物一码的营销已经遍及酒水,快消品以及食物安全等各行各业。庞大的客户群体通过二维码与商家的互动形成智能营销大数据,如重复购买率、客户意向分析、动销效果等,促销商家便可以通过平台针对不同产品、地域、消费人群及消费场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从而实现化的促销。
3、一物一码营销智能化
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的一切趋势都走向智能化,用户通过二维码与商家实现沟通从而收集足够产品大数据,码+平台会进行系统化的智能分析,并将包括消费者的区域分布、年龄分布、消费行为等在内的数据自动汇总,并得出一个综合的消费者画像或者相应的代理经销商画像,从而让企业能够更轻松地做到二次促销。
一物一码是防伪溯源的基础,同时也是内容相对丰富多彩的模块。
二维码是一种通过数学方法产生的编码。它有一定的编码规则(算法)。只要给出一组信息,算法可以产生与其对应的一个二维码。信息内容不同,产生的二维码自然就不同。
电子标签(RFID)的作用和QR码差不多。RFID也是一种信息存贮/读取单元。把物品的信息写入RFID,需要识别的时候再用阅读器读取出来。
QR码是把信息存贮在黑白相间的方格中,RFID是把信息存贮在芯片和电路中。当然,两者的信息读取方式不同。QR码是图像扫描识别原理,RFID则是需要读取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激发电路产生电流由天线发射出信号,再由读取器接收识别。
应用时,RFID可以隐藏在包装夹层或内层,这一点是QR码不具备。但谈及制造成本,QR码明显优于RFID。
RFID也可以用智能手机读取,但手机要具有NFC功能,并且要安装专1用APP软件。
产品特定身份的信息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包装上的实现。实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喷印,一种是贴标。
一物一码是产品的身份标识,它本身不能存贮溯源信息(流通信息),它的作用是被记录,流通信息则存贮在系统的后台(服务器)。
通过一物一码和关联设备,在关键节点记录产品信息,然后由消费者查询识别产品行踪,验证产品真伪,完成防伪溯源闭环。
从一物一码走进防伪溯源,从防伪标签走向防伪查询后台,随着科技的发展,防伪溯源这个舞台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防伪溯源,层见叠出的新技术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
一物一码控制产品流向达到防窜货目的
各地分销商的窜货,是企业所困扰的事情,人工是无法监管各地的经销商的,因为产品销售到不同的渠道,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用系统来监管,才是有效的防止窜货的必要手段,一物一码为每件产品绑定一个跟踪编码,实时定位,随时随地监督产品的动向,这样就可以控制产品的流向了,让产品不再窜货。
防窜货系统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当有一个地区,出现跨区域的窜货时,防窜货系统将会获取窜货信息,查找到窜货批次和窜货地点,快速处理,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扫码地点,来判别产品是否出现了窜货,控制产品流向,管理产品全程,通过经销商防伪防窜货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实现对于产品流通、物流、经商商渠道的准确管控,实现产品的防伪、防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