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行业继续向前进、向上走,离不开顶层设计和统筹。邮政管理部门将继续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通过落实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利好政策行业发展,加强多部门联动推动产业前瞻性布局,加强与地方合作畅通快递“一公里”末端服务,保持行业“稳中有进”态势。同时,继续理顺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提升信息化能力、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补齐跨境寄递、服务制造业两块短板,为“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夯实基础。此外,我们还将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和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好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域既有的机制和政策,建设行业安全“绿盾”工程,为发展打造安全屏障。
可以预见,借助“互联网+”的风火之势,快递业在逐渐完善自身提质增效的生态体系过程中,必将更好动生产生活的深刻变革。
清关方式与税费不同国内快递都是在国内流转,不存在海关清关和缴纳税费;
国际快递在进境时,必须要向目的国海关如实申报包裹内物信息。一般都由国际快递商代为申报。如果有税费产生,快递商先支付给海关,再由收件人或者寄件人付给快递商。
包装要求不同国内快递主要是结实的外包装,比如纸箱、编织袋、木箱等,基本上快递商都能接受;
国际快递一般要求必须是纸箱包装,不能使用木质包装/铁质包装/玻璃瓶包装/塑料装;且内包装必须填充饱满,箱子内摆动不能有响声。
根据企业组织架构及生产需要,条形码可由各生产车间负责生成并打印。生产准备处通过系统下达生产任务,各车间根据生产任务中的产品属性(产品编码、数量、生产日期、包装形式等)及编码规则预先打印出条形码,条码的生成由系统按照既定的规则自动计算,通过专门的条码打印机进行打印而成。包装班组按照要求将不干胶的条码标签粘贴在包装的既定位置(麻袋或编织袋包装产品,条码可粘贴在合格证上,也可根据情况与合格证一同打印生成)
货位管理
采用数据收集器读取产品条形码,查询产品在货位的具体位置,(如X产品在A1货区B航道C货位),实现产品的管理。
通过终端或数据收集器实时地查看货位货量的存储情况、空间大小及产品的容量,管理货仓的区域、容量、体积和装备限度。
产品质检
产成品包装完成并粘贴条码之后,运到仓库暂存区由质检部门进行检验,质检部门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扫描其包装条码,并在采集器上作出相应记录,检验完毕后把采集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把数据上传到系统中;对合格产品生成质检单,由仓库保管人员执行生产入库操作。
如果说仓储管理的应用需求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运输管理已经开始起步,那么B2B业务协同则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的下一个信息化重点。
物流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分销物流,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客户需求,市场的每一个变化都会要求物流企业予以配合、反应。同样,供应物流的节拍器是生产计划,很多物流企业承担为生产线提供JIT/JIS(准时排序供货)的任务,计划的更新频率达到了数小时甚至15分钟。传统的传真、电话、邮件等联络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不仅时间效率低,而且过程中人的因素、人为的错误不可避免,这个时候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系统之间的直接整合,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链接,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