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高层建设施工总的部署,其中应包括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从施工总平面布局、消防设施、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消防安全问题:
1.施工总平面布局 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
2.消防设施的配备 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
3.建立消防安全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建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了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环节存在的重点问题
报警系统联动逻辑中规范与现场不适用的问题
根据现行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的4.5.2 条规定:“应由统一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者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火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
而在现实工程现场,有些地方就不太适应这样的联动程序,例如有些KTV的包厢、足浴店或者浴室的小包厢内设置了机械排烟口,而包厢内仅设有1只报警探测器,一些施工、调试单位为了契合规范,会将走道内的探测器作为第二个报警点位来编制联动程序打开包厢内的排烟口。这样做即便符合规范要求但也失去了实际作用,试想在包厢内如果发生火灾,烟气聚集在一个房间内,包厢一般都设置了防火门或者疏散门,走廊内探测器无法探测到房间内的烟气,而房间内只有1只探测器就会出现即便主机处于自动状态也无法联动打开包厢内的排烟口进行排烟,只能通过手动或远程开启排烟口启动
风机进行排烟,这就会延长火灾的响应时间导致火势蔓延。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应按包厢内的探测器一点联动排烟口,排烟口开启连接启动对应的排烟风机。
高层建筑疏散逃生情况
1、建筑复杂性
高层建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更存在安全的隐患,从当前角度看,高层建筑多是综合性建筑,整体内部设计的结构非常复杂,特别是功能设计上,建筑涵盖竖井相对多,电梯间、排风管、楼梯间等空间并不大,如果出现了火灾事故,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就容易造成烟气迅速蔓延,给逃生带来不利。根据测算,初期火灾,烟每秒0.3米速度进行水平扩散的,但是,随着火势的不断加剧,速度会达到每秒3米传播扩散,其速度是火灾刚开始时的十倍以上。由此看,100米高的建筑发生起火,火灾烟气会在 30 秒内迅速到达高层顶端。
2、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人员复杂,量大,这与高层建筑功能有直接关系,高层建筑多是商场、住宅、办公等用途,发生火灾,可用于建筑内人员疏散的出口相对少,人员思路不统一,逃生路径不足,很容易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人员的逃离疏散有两个渠道,一是消防电梯,一是步梯。但是,部分建筑消防电梯在火势相对较猛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在温度的情况下,增加人员的伤亡比率。相对看,楼梯逃生就比较安全,这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逃生方式,但是,一些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为了管理方便,很多楼梯是“封闭梯”,影响了逃生的速度,而在紧急状态下,人会产生紧张情绪,有序疏散是不可能的。
因现代高层公共建筑为追求风格时代性及功能上的多样性,建筑结构复杂性比传统建筑难度增加了很多,这也将给建筑工程造价增加了不少费用,考虑到各项费用均衡的问题,往往只能从合理规划建筑平面布局入手,既能节约建筑内的使用空间又能创造出建筑外观风格时尚的特点。
其中排烟系统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的,为减少排烟系统材料及设备的投资费用和建筑内占用的安装空间,往往高层公共建筑各楼层中同个区域的防火分区设计一台排烟风机于屋面层通过风井排烟系统管道、风阀、风口的连接及消防联动系统来实现控制各楼层防烟分区内的排烟问题,常见的高层公共建筑防排烟系统施工调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问题,我们需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