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常见的失分点和解决办法
知识产权
虽然知识产权得分低的情况并不多,但在历年的结果分析来看,都有企业“饮恨”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在高企申报中处于***地位,知识产权失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等都可能不被认可,因此,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高企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失分点——
(1)不满足规则层面的需求
案例一:某软件企业填了10项软著,但近三年只有5项有效,必然会扣分
案例二:企业只有一个发明,但是评审时发现,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且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自然就是0分。
(2)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
案例一:企业有6项软著,表面上已经满足基本要求,但是相关人士评审时认为,其中两项软著在技术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区别,于是只认可了其中一项,导致扣分。
提升建议——
在高企申报之前,企业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技术,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分数,切勿把管理方法中知识产权的zui低基本要求或者门槛性要求作为企业申报的zui高需求。
其次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明确受让等形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得分很低,独占许可已经不被认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人均为申报企业,知识产权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识产权未缴年费和重复使用。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差距很大,经分析发现,在数量惊人的认定失败的企业中,有的企业的转化能力得分才20分,而zui低的竟然只有0分。对于转化能力近20分的,显然未通过认定还有其他问题,但是那些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业,基本上转化能力得分低就是其高企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了。
失分点——
(1)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
(2)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能够被评审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
提升建议——
zui新修订的高企管理办法评分细则中,科技成果转化的总分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更高了,企业取得高分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A档的要求是年均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至少是5项但却需要提供技术描述性材料。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新要求,准确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在梳理过程中,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出发点,以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收入的拥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样品等为落脚点,找到这两个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各项原则。
其次,要整理和归集好证明材料,证明材料越丰富有力,转化被认可的可能性就越高,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足够而又准备的证明材料支撑。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评审、公示及报备
1.评审。
由各地市培育机构或省科技厅、省Department of Finance,按照“统一评审平台、统一专1家来源、统一评审指标”的原则,统筹组织完成评审。具体为:基于“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模块,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1家库中抽取评审,按照系统统一的评审指标组织完成评审。
2. 报备。
全省今年集中安排2批次报备,分别为8月30日前、10月30日前。培育机构结合评审组评审意见,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可视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提出推荐意见,并联合同级税务部门核定相关企业奖补额,报省科技厅、省Department of Finance备案。
3.公示。
经报备的企业名单,由省科技厅、省Department of Finance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备案通过。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实名向省科技厅、省Department of Finance提出,由培育机构核实处理。
(四) 批复。
通过公示的企业即列入当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奖补计划,并由省科技厅省Department of Finance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