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模具结构要如何区分
通常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包括:熔杯、成型镶块、模架、导向件、抽芯机构、推出机构以及热平衡系统等。多数压铸型都是由定型和动型组成,其中动型固定在压铸件动型安装板上,并随动模安装板移动而与定模合模或开模。
定型固定在压铸件定型安装板上,有直浇道与喷嘴或压室相连接。
成型部分-构成型腔的部分,包括固定的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
模架-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其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并使模具能够安装到压铸机上。
导向零件-准确地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
顶出机构-从模具上脱出铸件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顶出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
浇注系统-与成型部分及压室连接,引导金属液按一定的方向进入铸型的型腔部分,直接影响金属液进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口等组成。
排溢系统-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的气体的通道,包括排气槽和溢流榕。
其他-紧固用的螺栓、销钉以及定位用的定位件等。
由于铸件形状和结构的需要,常设抽芯机构。
为保持模具温度场的分布符合工艺的需要,模具内还设有冷却装置或冷却一加热装置。
如何把压铸模做得好?
如何把压铸模做得好?
在压铸生产过程中,压铸模的零件成形条件极其恶劣,它们经受着机械的磨蚀、化学的侵蚀和热疲劳的反复作用。
1) 金属液在高压、高速下进入模具型腔,对模具型腔的表面产生激烈的摩擦和冲击,使模具表面产生侵蚀和磨损。
2) 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难免有熔渣带入,熔渣对成形零件表面产生复杂的化学作用,铝和铁的化合物像尖劈一样,加速了压铸模裂纹的形成和发展。
3) 热应力是模具成形零件表面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在每一个压铸件生产过程中,成形件表面除了受到金属液的高速、高压冲刷外,还存在着吸收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产生了热交换。此外由于模具材料热传导的关系,使成形件表面层温度急剧上升,与内部产生了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了内应力。当金属液充填型腔时,型腔表层首先达到高温而膨胀,而内层模温较低,相对的膨胀量小,使表层产生压应力。开模后,型腔表面与空气接触,受到压缩空气及涂料的激冷而产生拉应力。这种交变应力随着生产的延续而增加,当超过模具材料的疲劳极***,使模具表面层产生塑性变形而产生裂纹。
为了保持型面的耐用,要求型面具有抗热疲劳性能、耐磨损、不粘模、易脱件。所以对成形零件采用了目前应用较好的4Cr5MoSiV1(H13)材料制造。
什么问题会影响模具压铸失效呢?
什么问题会影响模具压铸失效呢?热疲劳裂纹损伤失效压铸生产过程中,压铸模反复受到冷却和加热的作用,成形表面及其内部变形相互牵连,产生反复循环热应力,导致组织结构的二次损伤和韧性损失,导致微裂纹的出现和不断扩展一旦裂纹扩展,熔融金属就会挤压进来,再加上重复的机械应力,裂纹扩展加快。
因此,一方面压铸模具开始时必须对模具进行充分预热,另外,在压铸生产过程中,压铸模具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同时避免早期开裂失效,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模具失效是热疲劳开裂失效,因此在模具投入生产前和制造过程中,必须确保没有内部原因引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