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换效率更优:HJT 效率潜力超 28%,PERC 电池。受 P 型单晶电池自身材 料的限制,PERC 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天花板,而国晟15050820277生产 HJT 转换效率已超 26%(日 本 Kaneka 曾创 26.63%,国内为汉能的 25.1%),长期有望
2) 2) 工艺流程更简化,降本空间更大:HJT 为低温工艺,在硅片成本(利于薄片化 和减少热损伤)和非硅成本(燃料能源节约)上均更优。同时,HJT 只需 4 道 工艺,相比 PERC(8 道工艺)和 TOPCon(9-12 道工艺)成本更低。
3) 光致衰减更低:HJT 电池 10 年衰减率小于 3%,25 年发电量下降仅为 8%,衰减 速度远低于 PERC 及 TOPCon 电池。
4) 低温系数、稳定性强:在 82 摄氏度环境下,HJT 光电转换效率比传统组件高出 13%。
5) 双面率更优:HJT 为双面对称结构,双面率有望提升至 93-98%(PERC 和 TOPCon 均在 80%附近,但很难再提升),可获得 10%以上的年发电量增益。超 28%,效率优 势明显。
回顾历史:异质结(HJT)电池由日本的三洋(Sanyo)公司于 1990 年研发,专保护于 2010 年过期。在过去 30 年间,产业经历了萌芽期、实验室阶段、初步的 商业化阶段和逐步的产业化阶段。
6)
7)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HJT 国内规划产能超 60GW,新老电池片厂商均有开始布局。安 徽华晟(500MW 量产线)、安徽国晟,明阳智能(5GW 规划)、金刚玻璃(1.2GW 规划)、爱康科技 (3.4GW 招标规划)、润阳集团(5GW 规划)等已纷纷开始布局,历史包袱较轻。传 统电池片厂商中,通威(金堂 1GW 量产线)、晶澳、东方日升、阿特斯、天合光能等 也已相继进入,加速从 PERC 向 HJT 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