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安新县俊其饭店-白洋淀二日游
白洋淀四季景观
白洋淀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白洋淀的四季,风景各异 ,美不胜收。到了春天,紫色的芦笋破土而出,经春风吹拂,阳光普照,芦笋逐渐由紫色变成绿色呈现出满淀碧绿,淀上白帆点点,渔船列列,白洋淀团建,一派生机盎然。盛夏时节,荷花盛开,绿苇掩映着渔村,鸟飞鱼跃,蛙鼓蝉鸣,一幅天然的白洋淀自然风光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秋天来临,淀水变的更清,片片芦苇吐出紫色的苇樱,淀畔稻谷飘香,秋风吹动轻轻摇曳,碧水蓝天清爽自然。这里是北国的鱼米水乡。隆冬时节,整个白洋淀结出厚厚的冰,光滑平坦的冰面上人们撑着冰床子穿棱般来来往往,滑冰的、信步游玩的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破冰的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打上的鱼在冰面上活蹦乱跳。雪花飘飞的时候,站在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淀上,可以体验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白洋淀旅游旺季提示:
每年的五月到十月为白洋淀旅游旺季,其中以七八月份荷花美艳,温度适宜,但此时游客数量众多,旅游的费用也比其它月份高。
白洋淀春季
平均气温:18℃
可观赏景致:苇芽破土而出,淀水清澈见底,大地复苏,万木吐绿,水澡青青,渔船列列,气候温暖湿润,清风徐徐,惬意非常。
明代屯田加剧淀区缩小,白洋淀几度干涸,到明代弘治年间,白洋淀有些淀泊已经淤成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为牧马场。”明正德年间,杨村河决口,唐河决入白洋淀。形成了徐、漕、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白洋淀才具备了现代的规模。为防洪水泛滥,建设了大规模的堤防。尤其是南岸的千里堤的建设,对白洋淀的水面格局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明代清代,北京到白洋淀,继续对白洋淀进行治理,白洋淀,特别是保天运河的开通,至乾隆28年(1763年)白洋淀东、西淀的界限正式确定下来,“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到了清末,无力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白洋淀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加快了其衰废过程。民国以后,对海河流域的治理着重于下游航道的治理,中上游河道淤积严重,白洋淀二日游,也加快了中流洼淀的淤积。白洋淀面积进一步缩小。 [3]到了近代,1950年代初白洋淀总面积为567.6平方公里,到了2010年代减少到366平方公里。 [4]
白洋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水经注》记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渥,当与大清河古称渥城水有关,安新境内古有渥城),西晋时称掘鲤淀,左思在《魏都赋》中提到“掘鲤之淀”。唐李善注:“掘鲤之淀在河间鄚县西”。北魏时称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间称西塘,并出现“白羊淀”名。宋代在宋辽边界开修塘泺作为塘泊防线,一段“……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洋(羊)淀为一水……”,这是白洋淀之名较早的历史记载中出现,《宋史·河渠志》:“……令注白羊淀矣”,当时“白羊淀”已成为白洋淀诸淀的总称了。明代以后,人们见到淀水浩渺,势连天际,遂演化写成“白洋淀”。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清代,统称西淀,清代文献“大清自雄入,迳张青口(文安县),口西西淀,口东东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故今总称白洋淀。
白洋淀-安新县俊其饭店-白洋淀二日游由安新县俊其饭店提供。安新县俊其饭店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安新镇郭里口村北七胡同13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俊其饭店在旅游服务中享有良好的声誉。俊其饭店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俊其饭店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