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那些由上层主导制作的带有纪念性的雕塑,其材料主要是金与石。前者主要是青铜,也包括其他金属 ;后者包括了玉一类的名贵石头。以金属作为雕塑材料,主要取决于冶炼技术的提高,它相比石头作为材料的历史要晚很多。不过,这两种材料的稳定性远远超过了人类的个体生命,普遍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非金石,人物雕塑定做,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表达的都是这种意思。对那些不关心个体生命长短而志在建立功业的人来说,以金石材料制作器物,能体现出对于“”的追求,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 :“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对于木、泥这类固定性不强或者易朽的材料,如果要用来制作雕塑作品,通常都与有关。面积 2.5 万余平方米的秦始皇陵俑,出土的 7000多个真人大小的将士雕塑,都以泥为材料。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汉墓,其陪葬俑也几乎皆为木质或者泥质。这一观念一直延续到作为明器的唐三彩,同样也是以泥为初的材料。与此相应的是,用来记录死者事迹的墓志,蒙自人物雕塑,则都用坚硬的石头制作。它似乎在表明这样一种观念 :即使是在死后世界继续使用的陪葬俑,也有其生命的长度,而主人的功绩铭刻在石头上,则可以与天地一样长久。
使用何种材料来制作没有实用功能的雕塑,也反映了艺术家或者赞助者的等级观念。所以,凡是皇家或者资助的雕塑,都采用名贵罕见的材料 ;而常见的木材、普通的石头或者粗糙的泥料所制作的雕塑,通常都在下层民众之间盛行。巫鸿说 :“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包括珍贵的礼仪性玉、陶器,实际上都在‘浪费’和‘吞并’生产力。”3 从这句话来理解古代雕塑,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在材料的使用上是有性的。因为雕塑所用的所有的材料,几乎同样也可以用来制作生产工具或日用品。大量的可以用于改善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以及提高生产力的材料,都被用于制作那些体现上层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纪念性雕塑,说是“浪费”和“吞并”,并不显得偏激。
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雕塑对材料的依赖性更强。诚然,艺术家的所有艺术只有通过物质材料才能表达出来,物质材料是雕塑艺术的载体。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一幅国画画在纸上或者绢上,使用广告颜料还是传统国画颜料,其区别度远不如作者画的是男人还是女人那么大。而雕塑则不同,一件作品使用石头还是金属,在视觉上的区别就非常明显。此外,人物雕塑制作,对一件雕塑作品的欣赏,通常还可以通过触摸完成。在触觉上,材质的光滑与粗糙,都能通过神经纤维末梢传达到大脑,大脑再做出反应。
一木雕塑(图)-人物雕塑制作-蒙自人物雕塑由云南一木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提供。云南一木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拥有很好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公司是商盟认证会员,点击页面的商盟客服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客服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