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因数量稀少,被比喻为鸟类中的“大熊猫"。
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仅有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非洲西部越冬,此外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周围地区扩散游荡。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2015年次监测到,黑鹳已经连续多年重返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
2019年8月,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现身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湿地。
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滑翔时两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亦不上举成‘V’字形;同时飞翔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因而尾显得较窄长。幼鸟头皮黄褐色,背具黄褐点,飞翔时尾常散开成扇形。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繁殖从摩洛哥、西班牙、非洲西部和北部至南欧、东欧往东到贝加尔湖、伊朗东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国。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和印度,偶尔到朝鲜和日本。
花尾榛鸡(学名:Bonasa bonasia):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合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长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都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暗棕褐而杂以白色;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鸟略同,但颏和喉大都棕白。
栖息在林下植被繁茂,浆果丰富的松林、云杉、冷杉等针叶林里。多成小群活动,以各种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
梅州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本信息长期有效”由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梅州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本信息长期有效”是广州澳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