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分架次轧件形状应该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切分架次轧件形状偏离标准而造成堆钢 ( 1)入口导卫偏, 轧件一侧充满过度, 另一侧欠充满, 轧件从切分架次轧出后形成镰刀弯造成堆钢。 ( 2)由于导卫轮间隙调整、速度调整或钢坯温度的原因造成轧件和导卫轮间隙不匹配, 轧件在导卫内夹持不稳, 使轧件一侧充满过度, 另一侧欠充满, 轧件从切分架次轧出后头部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形成镰刀弯造成堆钢。
针对切分轧制时切分导卫频繁粘钢进而造成堆钢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是切分导嘴设计不合理造成。原设计两片切分导嘴之间留给红钢空间偏小,切分导嘴分料棱与红钢接触过于紧密。而红钢塑性好,表面摩擦系数大,冷却水又不充足,一段时间后,摩擦脱落物逐渐积累,发生粘钢,进而堆钢。为此,重新设计了切分导嘴,二切分导卫种类,将分料棱改为圆弧过渡,增大过钢空间。切分导嘴上开出冷却水路,强制冷却导嘴。 改造实施后,切分导嘴粘钢现象大大减少。针对随后出现切分轮严重粘钢问题,改造切分轮压紧碟簧和加强维护,减少了过钢时切分轮弹跳。
成品道次顶出口主要表现为东西两线钢材前端向切分带方向急剧弯曲,二切分导卫,将导管前端的舌尖顶掉,或者钢材前端180°弯曲,南京二切分导卫,发生堵钢故障。 造成顶出口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料型控制不合适。K4料充满不好,二切分导卫作用,或K3料型过小,切分后东西两线前端严重不对称,在17架孔型中变形不均匀,且对切分带加工不好,进入成品道次产生顶出口现象。 ②K4、K3道次导卫间隙控制不合适或对中性不好,轧件前端弯曲或在切分时切偏,造成头部尺寸过大或过小,导致成品道次顶出口。 ③成品道次出口导管内腔尺寸过大,离轧辊相对较远,不能有效阻止成品道次头部形状变化。 ④出口导卫安装不正,偏离轧制中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