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在规定条件(包括放电温度、放电电流和放电终止电压)下放出的电量多少或放电时间长短称为蓄电池的容量,单位为A·h或A·min。
1.理论容量
假定活性物质全部参加放电反应,由活性物质质量按法拉第电化当量定律计算所得容量称为理论容量。
2.实际容量
蓄电池实际放出的电量称为实际容量。当恒流放电时,实际容量C等于放电电流If与放电时间tf之积,即
3. 20h放电率额定容量
额定容量是检验蓄电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采用20h放电率额定容量作为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根据***G08.1—199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的规定,以20h放电率的放电电流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25℃,德国阳光蓄电池更换,电解液密度为1.28g/cm3的条件下,持续放电到单格蓄电池电压下降到终止电压(1.75V)。在此过程中,蓄电池所输出的总电量,称为该蓄电池的20h放电率额定容量,记为 ,单位为A·h(安培·小时)。
例如,6-QA-60型蓄电池,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25℃时,以3A的放电电流持续放电20h,单格蓄电池电压降到1.75Ⅴ,则其额定容量为 =3×20 Ah=60 Ah。
实例:实际测量蓄电池容量时,其规定条件下的放电时间等于或超过20小时为合格。
例:6-Q-105型蓄电池,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25℃时,以5.25A电流连续放电20h后,端电压为10.50V(即单体电压降到1.75V),则其20h率额定容量为:
C20=5.25A×20h=105A·h。
4.额定储备容量
国际蓄电池协会和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规定了另外一种蓄电池容量表示方法——储备容量表示法。我国G08.1-199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也对储备容量的定义和试验方法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蓄电池的额定储备容量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25℃条件下,以25A的电流持续放电,直至单格蓄电池电压下降到1.75Ⅴ。在此过程中,蓄电池的持续放电时间,称为该蓄电池的额定储备容量,记为,单位为min(分钟)。
蓄电池的额定储备容量表征汽车在充电系统失效时,蓄电池能为照明和点火系统等用电设备提供25A恒定电流的能力。汽车装备的蓄电池的额定储备容量越大,则该车在充电系统失效状态下的持续行驶能力也就越强。
5.起动容量
蓄电池的起动容量表征蓄电池在发动机电力起动时的供电能力,用倍率和持续时间表示。蓄电池的起动容量有常温起动容量和低温起动容量两种定义方法。
①温起动容量
蓄电池的常温起动容量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25℃条件下,以5min放电率的电流持续放电5min,直至单格蓄电池电压下降至1.50V。在此过程中,蓄电池所输出的总电量,称为该蓄电池的常温起动容量。
②低温起动容量。
蓄电池的低温起动容量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18℃条件下,以5min放电率的电流持续放电2.5min,直至单格蓄电池电压下降至1.00V。在此过程中,蓄电池所输出的总电量,称为该蓄电池的低温起动容量。
(例:3-Q-90型蓄电池,在电解液初始温度为-18℃时,以3Q=3×90A=270A的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1V时,历时2.5min,其起动容量为:
270×2.5/60Ah==11.25Ah
5min放电率的电流在数值上约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3倍。
例:3-Q-90型蓄电池,Q=90Ah。在电流初始温度为25℃时,以3Q=3×90A=270A的电流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1.5V时,历时5min,则其起动容量为:
270×5/60==22.5Ah )
二、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
蓄电池容量大小标志着蓄电池供电能力的大小。蓄电池容量越大,可提供的电能就越多,山西德国阳光蓄电池,供电能力就越大;反之,蓄电池容量越小,则供电能力就越小。
1.构造因素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① 极板厚度的影响。
② 极板面积的影响。
③ 同性极板中心距的影响。
2.使用因素对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① 放电电流的影响。
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容量越小。
②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
电解液温度降低,蓄电池容量减小。
③ 电解液密度的影响。
实践证明:电解液密度偏低有利于提高放电电流和容量。即使是冬季使用的电解液,在不使其结冰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采用稍低密度的电解液。
德国阳光蓄电池512系列
5.短路
铅酸蓄电池的短路指铅电池内部正负极群相连。为了增加铅酸蓄电池的容量,目前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电池的极板数量普遍采用增加极板方式,这就导致隔板相对比其他电池的隔板薄一些,负极板的结晶长大,充电以后出现少量遗留在隔板中,遗留在隔板中的一旦被还原称为铅,积累多了,铅酸蓄电池电池就会出现微短路,这种现象叫做'铅枝搭桥'。微短路轻的产生该单格电压落后,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单格短路。极板上活性物质膨胀脱落,也会造成正负极板相连。
6.均衡问题
不少铅酸蓄电池在单体测试中,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结果,但是,对于串连铅酸蓄电池组来说,由于容量差、开路电压差等原始配组误差,充电时电压高的电池会增加失水,电压低的电池会欠充电,放电的时候,电压低的会出现过放电,形成铅酸蓄电池硫化。随着充放电的循环,铅酸蓄电池硫化的单体更易硫化,这个差异被扩大,***终影响整组电池寿命。
7.无法充电
12V铅酸电池的终止放电电压为10.5伏,如果强行放电至终止电压以下,铅酸蓄电池就有极大的机率失去再充电能力。电动车的控制器内都有一个保护装置,当铅酸蓄电池达到终止电压时,保护装置会强行断开电路,但如果这个保护装置出现上漂移时,或者断电后电池出现电压回升,保护装置就无法正确判断。
8.铅酸蓄电池自行放电
充足电的铅酸蓄电池放置不用,逐渐失去电量的现象,称之自行放电。自行放电是不可避免的,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放电率不应超过0.35%~0.5%。铅酸蓄电池自行放电的主要原因:(1)极板或电解液中含有杂质,杂质与极板间或不同杂质间产生了电位差,变成一个局部电池,通过电解液构成回路,产生局部电流,使铅酸蓄电池放电。(2)隔板***,导致正负极板短路。(3)铅酸蓄电池壳表面上有电解液或水,在极桩间成为导体,导致铅酸蓄电池放电。(4)活性物质脱落过多,并沉积在电池底部,使极板短路造成放电。
蓄电池活化维护
活化在实际使用中,通信德国阳光蓄电池,由于一组蓄电池的容量是由其中小落后单体电池容量决定的,所以首先需要找到小落后单体电池,以便在日后维修中,给予特别关注。
当找到一组电池中的落后电池后,传统处理方法是将整组电池进行均充,但实际情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对提高该落后电池的性能没有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正常情况下电池因过度充电而失水。
蓄电池的常见失效模式大致有四种:活性物质硫酸盐化、蓄电池失水、极板腐蚀、热失控。其中60%以上的蓄电池劣化是由于蓄电池活性物质硫酸盐化造成的。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硫酸盐化程度,提高活性物质,无疑解决蓄电池组性能失效问题的关键。
为此,我们开发出LM-100脉冲蓄电池活化仪,采用***的正负脉冲活化技术,通过电源循环技术及变频共振原理,激化蓄电池极板失效的活性物质,提高蓄电池组性能的一致性,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采用自动控制原理对电池进行在线活化性能检测,再通过控制面板的液晶显示屏进行数据监测
其***的脉冲活化以及变频激励技术,向结果层面输送特定的变频激励信号,这激励信号不但使陈旧的硫酸盐层得以转化,而且还使新形成的硫酸盐层不可能堆积和硬化,使电池***摆脱硫酸盐化趋势,使硫酸化层保持不稳定的离子状态,从而使蓄电池始终处于全新状态。
该技术不但可以消除蓄电池极板活性物质的硫酸化,降低蓄电池内阻,提高蓄电池性能;同时对于蓄电池失水、极板腐蚀、热失控等失效模式,具有积极的抑止作用。
为验证蓄电池在线诊断与智能活化技术的实际效果,我们在吉林省某公司的2218组蓄电池,进行实际验证,从中选择240只电池,进行活化前后的比对,如图2所示。通过图2,可以看出,活化前后蓄电池容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证明该活化技术对于电池性能恢复的有效性:,蓄电池容量可以恢复10~35%。
同时通过众多蓄电池活化前后容量的比对,可以看出:对于活化前容量低于标称容量40%以下的蓄电池,活化后容量的恢复程度,远远不如活化前容量在40%以上的蓄电池容量提升的程度高;由此可见,对于蓄电池活化应该立足于性能劣化的初期,这样的活化效果更为显著,而对于蓄电池劣化严重的蓄电池(保有容量40%以下),德国阳光蓄电池批发,活化技术虽然会有一些效果,但已经失去了佳活化时机。
对于蓄电池活化等措施的采取,应该选择合适的佳时机,以保证蓄电池活化效果。为此对于蓄电池组的活化应该采用及时的手段,即:当蓄电池出现劣化的初期,就进行活化工作,以此延长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当蓄电池性能劣化的后期(即蓄电池容量低于标称容量40%以下),活化效果将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