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穴:
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
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穆清中医学堂,系统传授中医真功夫!涵盖针灸tui拿、号脉开方、经方应用,不仅有临床实战班,还有从0教起的入门班!学员能得到名老中医真传,学习名老中医几十年临床经验。
穆清中医学堂【传统中医针灸班】学前了解:天星十二穴
说针灸,不得不提明代针灸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其中记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歌诀为: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该十二穴均为全身要穴,它们多数为十二经五输穴的其中一穴。
此十二穴在全身要穴归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历代针灸家为了以少代多,便于临床应用,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
在穆清中医学堂的【传统中医针灸班】中会详细介绍该穴位的配伍和用法。
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向后行至耳后(风池),经颈、肩部后下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外眦部分出,下走大迎,上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从缺盆部发出内行支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系肝胆,经胁肋内,下达腹动脉部,再经过外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从缺盆部发出的外行支,下经腋、侧胸、季胁部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侧、腓骨前、腓骨下段、外踝前至足背,沿足背下行止于第四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①,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拙),下加颊车②,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③,横入髀厌中④。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⑤,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⑥,直下抵绝骨之端⑦,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⑧,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⑨。
古文注释:
①头角——当额结节处。②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经过颊车部位。③毛际——指耻骨部。④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处。⑤髀阳——指大腿外侧。⑥外辅骨——即腓骨。⑦绝骨——腓骨下段低凹处。⑧大指歧骨——指、二跖骨。⑨三毛——指足趾背短毛。学针灸